聪明的女人,在婆家坚持“四不做”,越不做过得越好
婚姻,是爱情最后的去处。
然而,热恋时的含情脉脉,可能变成相看两厌;婚前的你侬我侬,可能变成恶语相向。因为恋爱时只关乎你俩,而结了婚,牵扯的却是两个家庭。一个女人要想婚后过得好,需要学会如何与婆家相处。不难发现,聪明的儿媳,心里都有本账,她们懂得“四不做”,越不做过得越好。
不插手琐事生活中,你有没有这样的抱怨:“我明明是为他们好,他们为什么就不听呢?”“我都说了不要这样,他们怎么还是这么倔?”和婆家人同在一个屋檐下,总是因为想法、习惯不一样而经常吵吵闹闹,慢慢地,大家都没了耐心。都说“三岁一代沟”,这话不假。和成长环境截然不同的长辈相处,要做到三观契合,更是难上加难。电视剧《美好的日子》中,有这样一个片段:儿媳白若雪一大早出门,看见婆婆正用嘴巴往晾晒的被单上喷水。她没有多问,只是淡定地打了声招呼,表示自己要去上班了。婆婆怕儿媳介意,连忙解释:“我们乡下浆洗被单都这样,喷点水能让被单更平整。”儿媳笑着表示理解,真诚地说:“不用那么生分,就按您的习惯来,挺好的。”就像作家贝克特尔说的:
“当我们试着去改变别人,或者要求别人怎样做的时候,八成是在自讨苦吃。”要知道,生活中的琐事数不胜数,若想让每件事都顺心,那可能就得整天活在抱怨和不满中。适当抓大放小,大事不马虎,琐事不插手。一家人方能和和睦睦,日子才能和和美美。
不完全依赖朋友柚子,原是事业独立的女强人,在职场身居要职。但婚后,丈夫一句“我负责赚钱养家,你负责貌美如花”,让她辞掉工作,当起了全职妈妈。最初几年,在婆家过得尚且还不错,丈夫也还算体贴。但时间长了,丈夫最开始的那份热情已经消失,公婆也对她整天在家不工作开始不满。自己多买几样东西,多拿几个快递,都要被公婆开箱检查。开口油米贵,闭口心疼钱,话里话外都在责怪她不懂过日子。外人眼里的安逸生活,对她而言,却是越过越痛苦。不少女人把婆家视作依靠,以为能借此有所依傍,却不知到头来反而失去自我。聪明的女人,往往不会把手中的底牌全部交由婆家,也不会让自己陷入“依附”的困境。《皮囊》中有这样一句话:
“真正能给你撑腰的,是丰富的知识储备,足够的经济基础,持续的情绪稳定,可控的生活节奏,和那个打不败的自己。”想在婆家过得好,首要便是独立。经济上不完全依附,拥有更多话语权;精神上不完全依赖,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。哪怕二者无法同时满足,也要尽量做到精神独立。学会培养自己的爱好,不要全天候围着丈夫、孩子和公婆转。只有当你足够独立、足够爱自己,别人才不会小瞧你,婚姻之路方能更加顺遂。
不撕破脸皮常言道,做人留一线,日后好相见。与婆家人相处,争吵在所难免,据理力争也是人之常情。但若不懂得把握分寸,闹得太僵,便不利于家庭和睦。只有张弛有度,不撕破脸皮,保留彼此的体面,才有可能越过越好。网友@徐老师分享了一则故事:一天晚上,她在饭桌上忍不住批评了孩子几句。婆婆见状,出言阻止她。她争辩了几句,一气之下摔了碗。后来冷静下来,她才意识到,彼此都是为了孩子好,家庭的和睦比一时的胜负更重要。与其让家人夹在中间为难,不如主动言和。所幸,在她主动道歉之后,婆婆也承认自己当时语气有问题,两人就此敞开心扉,解开心结。家庭和睦,是人生的宝贵财富。每一次恶语相向,都是家庭关系分崩离析的起点。逞一时之快,便会划下难以愈合的伤痕。聪明的女人,不会一味地忍让,但也不会不管不顾地撕破脸皮。懂得点到即止,适当表达自己的不满,而非不顾后果地发泄。遇事不撕破脸,克制气头上的怒火。
别争赢了道理,却输掉了感情。
不议论是非跟婆家人打交道,免不了会有各种家长里短、是非纷争。当有人拉着你,一肚子牢骚往外倒时,好像把你当成了知心好友,但说不定到了明天,又会在别人面前嚼你的舌根。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?
你在暗中说的,必在明处被人听见。若是兴致勃勃地参与议论是非,很有可能被卷入无端的纷争之中。不仅损害了自己的形象,还搅乱了原本的平静。曼曼刚嫁到婆家时,经常听到婆家人议论其他亲戚。起初,她抱着吃瓜的心态,总忍不住掺和几句。
后来,她偶然发现,自己说过的话被添油加醋传得沸沸扬扬,顿时感到无比尴尬。从那之后,当身边人再议论是非时,她选择沉默,不再多言。正如《格言联璧》所言:“静坐常思己过,闲谈莫论人非。”与其浪费时间议论他人,不如专注己身,保持自省,过好自己的小日子。对于婆家亲戚之间的矛盾纠纷,不要主动介入,更不要自诩判官去主持公道。聪明的儿媳往往懂得适时“装聋作哑”,不议论是非,不掺和浑水,这样在婆家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轻松愉快。心理学教授约翰·戈特曼说:“世界上最难经营的公司,是家庭。”与婆家人处不好,每天如临大敌;与婆家人处得好,婆家便是第二个家。坚持以上“四不做”,愿家庭和谐美满,幸福常伴左右。
文章来源于涂磊,不代表大湾网的观点立场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页:
[1]